SemesterFall Semester, 2020
DepartmentMA Program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First Year MA Program of Public Administration, Second Year
Course NameAnthropocene and Geopolitics
Instructor
Credit3.0
Course TypeElective
Prerequisite
Course Objective
Course Description
Course Schedule

  1. 課程以教師授課、邀請專家演講、小組討論、參與北美館展演等多樣教學方式進行。第3堂課以小組討論為原則。

  2. 修課學生應於各週課程前後投入4小時學習時間。

  3. 課程後半部上課地點以北美館為主,時間有所異動。週次大綱與評量方式參閱後面詳細說明。

  4. 缺席達4次者,該部分成績以零分計算。出席狀況亦為評分參考。來賓演講過程中,發言記錄列入評分參考。

  5. 課堂中不禁止使用手機、平板、筆電等物品,但以課程學習查詢為原則。

  6. 少部分授課可能以英文進行,但其餘所有活動以中文進行。


Teaching Methods
Teaching Assistant

TBA


Requirement/Grading


















































































週次 1



 0914



(一)



課程介紹



彭保羅



楊智元



第一部份、人類世的藝術與地緣政治



週次 2



0921



(一)



歡迎來到人類世:人類與地球關係大變遷



彭保羅:這不只是「環保」問題,這是「人類世」!



指定閱讀



張君玫,〈人類世中的蓋婭政治〉《藝術觀點 ACT》,202080號,9-13頁)



 



楊智元:人類世之概念起源與版本



指定閱讀



Davies, Jeremy. 2016. "Versions of the Anthropocene." In the Birth of the Anthropocene. Oakland: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建議閱讀



Bruno Latour, Down to Earth, pp.1-16.



Bruno Latour, Introduction (in Bruno Latour & Peter Weibel, eds., Critical Zones: The Science and Politics of Landing on Earth, MIT Press 2020).



週次 3



0928



(一)



為何需要「地緣(地球物理)政治」的觀點?



彭保羅:在關鍵時刻及關鍵區¾從台灣看人類世



指定閱讀



Paul Jobin, Ming-sho Ho, Hsin-Huang Michael Hsiao, “The Anthropocene in Asia” in Environmental Movements and Politics of the Asian Anthropocene (ISEAS, 2021), pp.8-13.



 



楊智元:地質深度時間



指定閱讀



Marcia Bjornerud,《地質學家的記時錄》,〈綜觀時間的重要性〉與〈綜觀時間-烏托邦與科學思維 〉,(臺北:商周,2020



建議閱讀



Paul Jobin, “Extractivism in the Critical Zone” (in Bruno Latour & Peter Weibel, eds., Critical Zones: The Science and Politics of Landing on Earth, MIT Press 2020, pp.80-83).



Bronislaw Szerszynski. “The Anthropocene Monument,” European Journal of Social Theory 20 (1): 111-131.



週次 4



 1005



(一)



感性藝術展演與理性公共審議:以展演來進行社會參與



楊智元



彭保羅



邀請山冶計畫藝術總監,本次雙年展公眾計畫策展人林怡樺對於藝術的社會公共性、本次公眾教育活動之精神與意涵進行介紹,後半部則就地球足跡小屋計畫進行設計概念的說明



指定閱讀



Bruno Latour,《面對蓋婭》,〈第八章:如何治理你我爭奪的自然領土〉,(臺北:群學,2019



呂佩怡,〈有關轉向「藝術/社會」: 社會參與藝術實踐研究〉,國家文化藝術基金會:https://www.ncafroc.org.tw/files/official/社會參與的藝術實踐研究呂佩怡.pdf



建議閱讀



龔卓軍,〈《神殿》中的巨木森林:蓋婭敘事.自然與宗教的辯證〉,《藝術觀點ACT》,80(202001)



紀錄片:David Bornstein, The Theater of Negotiations51分鐘,2015https://vimeo.com/143874181?fbclid=IwAR0Javd0TmHB_Ko-Fh4n5r_fC1zr9daAufuNpo3Q3AbdNSFR4xwMb3WC4RQ



Earth Overshoot Day: https://www.footprintnetwork.org/our-work/earth-overshoot-day/



週次 5



1012



(一)



核能的想像與臺灣的反核環境正義運動



羅凱凌



楊智元



邀請地球公民基金會副執行長蔡中岳演講臺灣反核運動的社會歷史脈絡介紹並進行議題補充和綜合討論



公布角色大綱並進行分派,開始撰寫角色文件



指定閱讀



黃俊儒,〈你唱的是什麼科技爭議?台灣反核音樂人傳播的科學知識民主化意涵〉,《傳播與社會學刊》,41(2017)p.149-179.



建議閱讀



楊智元,〈社會科技系統中的想像與合理性〉,《巷子口社會學3》,潘美玲等編,(臺北:大家出版,2019



Paul Jobin, “Taiwan’s Anti-nuclear Movement: from Renaissance to Radicalism”, in Environmental Movements and Politics of the Asian Anthropocene (ISEAS, 2021), pp.76-80.



週次 6



1018



(日)



協商模擬中的身體、情感與語言工作坊



羅凱凌



楊智元



與世新、臺大學生一同前往大臺北地區的排練地點進行訓練



週次 7



1019



()



 



地球足跡小屋:台灣的地球足跡



彭保羅



鄭師豪



邀請台大風險社會與政策研究中心之王瑞庚、趙家緯博士後研究員來說明該中心對臺灣氣候變遷研究的最新結果



指定閱讀



趙家緯、周桂田,2017,能源轉型下的電價新思考,經濟前瞻172期,28~33頁。



林宗弘,許耿銘,《台灣民眾的交通生活方式與低碳政策偏好》https://rsprc.ntu.edu.tw/zh-tw/m01-3/climate-change/1341-1081223-transportation.html



建議閱讀



台灣十大溫室氣體排放企業之排放量變化與轉型行動簡析  https://rsprc.ntu.edu.tw/zh-tw/m01-3/climate-change/1341-1081223-transportation.html



Chou, Kuei-tien,  David  Walther and  Hwa-meei Liou, “The  Conundrums  of Sustainability:  A  Study  of  the  Carbon  Emissions  and  Electricity  Consumption in  the Electronics  and  Petrochemical  Industries  in  Taiwan”, Sustainability 11(20), 2019.



週次 8



1026



(一)



治理體系的歷史與現況考察:物質政治和挑戰



羅凱凌



楊智元



邀請臺灣電力公司的核能後端營運處業務相關負責人來說明當前的核能政策與挑戰並進行議題補充和綜合討論



政府治理體系與結構知識的建構



指定閱讀



高仁川,〈從美國法的經驗論我國放射性廢棄物處置的當前困境與未來方向〉《法令月刊》,68(1)p.52-89. (第四節之後的內容)



建議閱讀



羅凱凌、林俐君,〈先安內才能壤外:核廢料政策之內部溝通機制與困境〉,臺灣STS學會2020年會,國立交通大學,2020/07/4-5



崔愫欣,〈台灣反核運動的歷史與策略-19802011〉,《台權會TAHR PAS 2011秋季號》, https://www.coolloud.org.tw/node/64150



週次 9



1102



(一)



當代核廢處置中的利益與衝突:多樣的利害關係人



羅凱凌



楊智元



核廢處置議題當中的利害關係人立場說明,並邀請民主創新與治理中心的審議協商教練來進一步深化角色建構的情境模擬操作



角色文件初稿討論



指定閱讀



謝蓓宜,〈不同社會脈絡中的核廢論述〉,《多元社會脈絡下的核廢論述: 民間核廢論壇個案分析》,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2017



建議閱讀



謝蓓宜,〈造成社會不信任的事件們〉,《多元社會脈絡下的核廢論述: 民間核廢論壇個案分析》,政治大學公共行政學系碩士論文,2017



民間核廢論壇資料:https://beta.hackfoldr.org/1XZ_4X9viiDjW0B3wSrkrT4DW8v_6ouopEFgaJ84b2LY



週次 10



1109



(一)



地球足跡小屋 :氣候緊急



彭保羅



鄭師豪



介紹地球足跡小屋的設計以及操作,包括跟觀眾互動的籌備,邀請策展規劃相關人員等互動。地球足跡小屋關注氣候緊急與不同生活方式之間的交互關係,並且強調跟台北雙年展參觀者的實際互動



指定閱讀



翁渝婷、徐健銘,〈嶄新的轉機:臺灣未來世代參與機制,風險社會研究中心〉,https://rsprc.ntu.edu.tw/zh-tw/m01-3/climate-change/1376-1090225-future-engage.html



What is Your Ecological Footprint?  http://www.footprintcalculator.org/



建議閱讀



Latour, “What protective measures can you think of so we don’t go back to the pre-crisis production model?” AOC, 30 March 2020中譯:「不必再回到前疫情時代」http://www.bruno-latour.fr/sites/default/files/downloads/P-202-CHINESE-TRANSLATION.pdf



第二部分、展演物質政治之協商



(主題順序為暫訂)



週次11



1120



(五)



臺北美術館2020雙年展:你我住在不同的星球上



「塑化劑食安風暴」協商劇場



陳信行



林宜平



鄒宗晏



跟隨展演主題,週一原上課時段邀請世新大學陳信行教授針對負責議題進行解說與問答,以協助學生進行自由旁聽時選擇



建議閱讀



鄒宗晏,〈台灣塑化劑事件中的食品產業、技術創新、法規管制與風險意識〉,臺灣STS學會2020年會,國立交通大學,2020/07/4-5



週次12



1128



(六)



臺北美術館2020雙年展:你我住在不同的星球上



「地球足跡小屋」計畫



彭保羅



鄭師豪



週次13



1205



(六)



臺北美術館2020雙年展:你我住在不同的星球上



「核能廢料處置」協商劇場



杜文苓



羅凱凌



楊智元



週次 14



1212



(六)



臺北美術館2020雙年展:你我住在不同的星球上



「離岸風電進行式」協商劇場



洪文玲



王治平



楊智元



跟隨展演主題,週一原上課時段邀請高雄科技大學洪文玲副教授針對負責議題進行導覽與問答,以協助學生進行自由旁聽時選擇



建議閱讀



〈救贖還是浩劫?離岸風電時代的生態備忘錄〉,臺灣環境資訊協會,https://e-info.org.tw/wind_turbine_ocean_ecology/



週次15



1219



期末報告準備週



週次16



1226



(六)



臺北美術館2020雙年展:你我住在不同的星球上



「造人科技與人口」協商劇場



吳嘉苓



跟隨展演主題,週一原上課時段邀請臺灣大學吳嘉苓教授針對負責議題進行導覽與問答,以協助學生進行自由旁聽時選擇



建議閱讀



Huang, Yu-Ling and Chia-Ling Wu. 2018. “New Feminist Biopolitics in Ultra-low-fertility East Asia.” Pp.125-144 in Making Kin not Population: Reconceiving Generations, edited by Adele Clarke and Donna Haraway. Chicago: Prickly Paradigm Press.

吳嘉苓,2018,「從單身母職到酷兒生殖:助孕科技的性/別治理」,頁309-332,(更新自From Single Motherhood to Queer Reproduction: Access Politics of Assisted Conception in Taiwan. Pp. 92-114 In Gender and Health in East Asia, eds. Angela Leung and Izumi Nakayama. Hong Kong: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陳美華、王秀雲、黃于玲主編。台北:巨流。



週次17



0104



(一)



期末討論與反思



楊智元



彭保羅



分享簡短的個人反身摘要



週次18



0111



(一)



期末考週




 



評分方式:




  1. 出席與課堂發言占20%、北美館展演(含訓練)活動占40%、角色文件撰寫20%。期末簡短個人反身摘要20%

  2. 學生需要針對協商劇場所展演的核能廢料處置議題下牽涉的特定,通常帶有科學與技術性爭議的問題撰寫角色文件。該文件之大綱將在第5週發放,並在第9週討論初稿,第10週繳交定稿。

  3. 學生需參加「核能廢料處置」協商劇場、「地球足跡小屋」的展演,如自願在小屋計畫當中擔任討論引導者則額外加分。如自由旁聽其他3議題之協商劇場並融入期末簡短反身摘要者亦額外加分。

  4. 將依照實際狀況進行彈性調整。


Textbook & Reference

  • Marcia Bjornerud,《地質學家的記時錄:從山脈、大氣的悠遠演變,思索氣候變遷與地球的未來》,(臺北:商周,2020       

  • Bruno Latour,《面對蓋亞:新氣候體制八講》,(臺北:群學,2019

  • Bruno Latour, Down to Earth: Politics in the New Climatic Regime (Polity, 2018).

  • 張君玫,龔卓軍(編)《藝術觀點ACT:藝術測量.人類世美學批判》,802020冬季號)

  • 鄭慧華編,《藝術與社會:當代藝術家專文與訪談》,(臺北:市立美術館,2009


Urls about Course
Attachme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