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文化史系列講座(九)─歷史交會中的人、神、物、鬼──聖人之學與眾人之學:從聖諭宣講到鄉約教化

活動日期: 2021/10/25(一)

時間:14:10-16:00  認證時數:0小時 

地點:達賢圖書館七樓羅家倫講堂


承辦單位:羅家倫國際漢學講座辦公室

聯絡人:高助理 0229393091分機77081

E-mail:sinology@nccu.edu.tw

簡介/

講座姓名:陳熙遠

講座現職: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


本次系列講座原經林富士教授生前細心規劃,原擬以其研究生涯中持續關注的幾項重要議題,分別從人(童乩)、物(檳榔)和術(祝由)三個具體的研究個案切入,回應杜正勝院士「重新認識中國」的講座主題。本次系列講座將承續林教授原先規劃的初衷,以三場主題報告與一場工作坊的形式,分別以涉及時(鬼節)、物(鰣魚)、人(士大夫與群眾教化)、法(數位人文)等主題與個案,重新檢視在探索中國歷史與文化時值得關注的幾個層面。

第三講「聖人之學與眾人之學」,將探討晚期帝制中國的學仕社群,如何將皇帝聖諭與地方鄉約進行有機的結合,並以宣講的方式施行群眾教化。從基層社會的角度而言,鄉約經由吸納聖諭而獲得官方認證,強化其施行的正當性;從中央朝廷的立場而論,經由鄉約的援引宣導,掌控社會秩序的禮教規範更能有效滲透並普及至地方百姓。而作為廟堂與江湖中介的士大夫,往往扮演著接引儒教信眾的角色,正因人人皆有聖根賢種,人人皆可希聖成賢。講學既同講約;儒學即是儒教。本講並以庋藏於內閣大庫的《鄉約鐸書》為例,展示當時士人試圖融「講學」與「講約」於一爐的努力,並可見勃興於明中葉的「群眾儒教」,其實並未隨著明亡而銷聲匿跡,至少在清初的地方重建中,一度產生正面且積極的作用。

敬請點選下列活動網站連結,獲得更多其他系列講座場次的詳細訊息。

報名資訊/

報名資格: 教師 職員工 學生 校外人士

招收名額:35人


報名期間:2021/09/01(三)~2021/10/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