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文化史系列講座(八)─歷史交會中的人、神、物、鬼──供物與貢物:動員國家力量的鰣魚

活動日期: 2021/10/22(五)

時間:14:10-16:00  認證時數:0小時 

地點:達賢圖書館七樓羅家倫講堂


承辦單位:羅家倫國際漢學講座辦公室

聯絡人:高助理 0229393091分機77081

E-mail:sinology@nccu.edu.tw

簡介/

講座姓名:陳熙遠

講座現職:中研院史語所研究員


本次系列講座原經林富士教授生前細心規劃,原擬以其研究生涯中持續關注的幾項重要議題,分別從人(童乩)、物(檳榔)和術(祝由)三個具體的研究個案切入,回應杜正勝院士「重新認識中國」的講座主題。本次系列講座將承續林教授原先規劃的初衷,以三場主題報告與一場工作坊的形式,分別以涉及時(鬼節)、物(鰣魚)、人(士大夫與群眾教化)、法(數位人文)等主題與個案,重新檢視在探索中國歷史與文化時值得關注的幾個層面。

第二講「供物與貢物」,主要關注中國歷史的物〔質 / 種〕文化。鰣魚(Tenualosa reevesii),或做時魚(滿文 erin nimaha)原祇是迴游江洋間的生物,每年春夏之際溯江產卵,復歸大海。卻因明朝伊始作為寢廟的供物,搖身成為至關輕重的朝廷貢物,透過驛站的飛騎與運河的快船,猶如穿梭國家水陸交通經濟的兩條動脈,輸送至京。本講將以鰣魚為例檢視其在「物」的文化史上各種面貌:品味的食物、產地的方物、應景的節物、祭祀的供物、進獻的貢物、以及餽贈的禮物。同時更運用官方檔案與地方志書,展示每條在蒸熱酷暑中晉京進貢的鰣魚,如何沾滿驛遞中民夫馬匹的滾滾風塵與斑斑血汗,最後更在國計民生的命脈裡積鬱成患。

敬請點選下列活動網站連結,獲得更多其他系列講座場次的詳細訊息。

報名資訊/

報名資格: 教師 職員工 學生 校外人士

招收名額:35人


報名期間:2021/09/01(三)~2021/10/21(四)